pic

校长致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顿祖义校长在必赢线路检测中心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教官,2025级全体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正值苏轼笔下硕果累累的收获时节,今天,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以庄重热烈的开学典礼,为2025级本科生、预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掀开人生新的篇章。欢迎你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每一位“新民大人”!你们在最好的年华与我们相遇,也让美丽的桂花园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气息。

同学们,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入学礼”文化。千百年来,它既是为莘莘学子开启求学生涯的仪式化过程,更是向芸芸众生显现教化力量的象征性场景。而对在座的同学们来说,今天的开学典礼,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教育精神的双重意义,不仅构成了你们青春岁月里值得铭记的重要节点,也书写着大家人生历程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同学们,人类在前行中建构记忆,也在记忆中砥砺前行。三天前,天安门广场举世瞩目的阅兵盛典,让全国人民再次走进重温民族抗争历史、铭刻伟大抗战精神的“记忆之场”。而站在历史的纵深处,全体民大人也得以回望来时路。正是在寇焰猖獗的1938年,我们的先辈于民族危难之际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在抗战烽烟之中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教育火种。这段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诞生史,构成了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最珍贵的精神底色。光阴流转,岁月变迁,一代又一代民大人从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走来,从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走来,从改革开放的流金岁月走来,一路走来,弦歌不辍,初心不改,始终保持与民族抗争同步,始终秉持与民族解放同向,始终坚持与民族复兴同频,深刻诠释了“国之所需,我之所往”的民大担当。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回忆录,是指引青年人成长最好的教科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照亮现实的明灯。回望过去,是为了把握现在;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今天的民大学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是在座的每一位“新民大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潜藏在民大校训之中——“博学博爱,立人达人”——这八个大字来自民大八十余年的历史积淀、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出自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深信,惟有博学博爱,方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锻造开放包容的世界眼光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惟有立人达人,才会推己及人、察己知人,达到德才兼备的完善人格和天人和谐的理想境界。今天,在同学们的入学第一课,作为校长,我有责任和大家一起,从校训出发,去领悟求学之道,践行为人之本。

第一、以“博学”为起点,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夯实成长之基。

古人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是青年人远航的舟楫,是奋进者攀登的阶梯。它不仅代表着知识的宽度和视野的广度,更意味着眼界的高度和思维的深度。大学的要义,就在于引导大家“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事万物的原理去获得真知,从而抵达智慧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一代:“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同学们,今天,社交网络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路径,人工智能重构了知识生产的范式,固有经验渐行渐远,技术迭代越来越快。面对呼啸而来的学习革命,希望大家永葆青年人的好奇心,学有所成,研有所进。既要“择其精要”,深耕专业,力求甚解,掌握安身立命的硬核本领;也要“博观约取”,广泛涉猎,打破壁垒,培育融合贯通的创新思维。

两千年前,《礼记》中就说,“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明代的王阳明则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只有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涌,这是一个既充满无限机遇,也遍布复杂挑战的时代。“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切难题,只有学习知识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敢于行动才能把握;一切梦想,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实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希望大家用“知”作为奔赴远方的指南,用“行”赋予梦想远航的能量,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勇立潮头、搏击风浪。

第二、以“博爱”为本心,推己及人,胸怀大我,涵养厚生之德。

蔡元培先生曾告诉青年学子,“博爱者,人生最贵之道德也”。在现代语境中,博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对世界的善意,而这种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所谓“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代表的是一种超越私利的广阔胸怀和推己及人的温暖力量。

同学们,进入现代社会,大到国际格局,小到人际关系,竞争都已成为一种常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竞争贯穿在我们的全部生活关系中”。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归根到底是竞争的结果,以后你们还会发现,竞争将伴随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但是,无论校园的竞争多么普遍,社会的内卷怎么激烈,大家都要保持本心,不要为了追逐名利而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沦为“麻木的知识存储器”。对青年人来说,真正的自由,是要学会自我控制;真正的智慧,是要懂得推己及人;真正的成熟,是要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同学们,“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天下苍生”,这份大爱,将成为你们人生路上最耀眼的灯火,不仅照亮自己,同时温暖他人。技术越是冰冷,我们的心灵越需热辣滚烫;世界越是喧嚣,我们的精神越要充实丰盈。希望大家用热情去融化冷漠,用真诚去消弭隔阂,用博爱去涵养“厚生之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胸怀、有格局的“大写的人”。

第三、以“立人”为志业,诚意正心,行稳致远,参悟修身之道。

一个时代最美的风景,就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青春的根本意义,在于追寻理想、创造价值、不断成长。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从不放弃信念,始终秉持正义、忠诚、理想和爱。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决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不断超越他人的想象,勇敢地实现人生的蜕变。

《礼记》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在我看来,“立人”首先就要树立健全的人格,这比获取任何知识都更为根本。人生是一场艰苦的修炼,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稳致远。同学们,你们的人生只能由你们自己来定义。希望你们在成长之路上,不断叩问内心:何为意义?人生为何?青春何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一日三省吾身,做到面对诱惑保持定力、面对挫折坚韧不拔、面对是非心如明镜,你们的才华才有依归,你们的奋斗才有方向,你们的人格才会傲然挺立。

同学们,大学是立德修身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三观的决定时期。如果说,世界观是一道填空题,反映你看问题的高度;那么,价值观就是一道判断题,折射你看问题的角度;而人生观则是一道选择题,体现你看问题的态度。成长是青春最基本的主题,只有参悟“修身之道”,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铸就支撑你们顶天立地、奔赴山海的“精神骨架”。

第四、以“达人”为己任,厚积薄发,挺膺担当,成就报国之志。

北宋大儒张载留下著名的“横渠四句”,叫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简意赅,境界宏远,表达了对国家的使命和对社会的担当,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坐标。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但家国情怀自古至今始终是贯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精神主线。对同学们来说,你们的人生黄金期,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途完全吻合。能亲身参与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能亲自见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无上之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了深切厚望。同学们,你们建功立业的社会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专业所学嵌入国家发展的现实所需、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所向,用今天的每一分奋斗为明天的每一份贡献积蓄能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同学们,实现报国之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文化自信要如何树立?科技瓶颈应如何突破?未来产业能如何发展?——回答这些时代之问,需要莘莘学子厚积薄发的沉潜坚守,需要青年一代挺膺担当的雄心壮志。桂花园里一段青春,强国路上一生奋斗,期待大家用智慧和汗水去奋力书写你们这一代的青春答卷!


同学们,历史的烽烟铸就了民大的风骨,时代的召唤指引着我们的方向。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将以民大学子的身份去演奏属于自己的青春交响乐。我相信,你们会在这里亲身感受大学的格局与气象,也将从这里出发追寻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始终脚踏实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忘仰望星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谢谢大家!

专题热点

  •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师生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学校召开纪检监察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暨业务培训会

  • 学校召开纪检监察干部党纪学习教育推进会

  •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入校评估说明会召开